東河橋連接成功鎮與東河鄉的馬武窟溪出海口,東河新、舊兩條橋樑橫跨其上,在藍天和碧綠山水的襯托之下,如同一幅山水畫,亮麗動人。東河舊橋建造於1930年,原由日本工程師所設計,為了保留溪中巨石景觀,將其一半設計成拱型結構,另一半則是支架式的橋墩,極為罕見的橋墩設計,更被文建會列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,後因颱風損毀,於1953年重建。東河新橋建造於1992年,當時海岸公路正在拓寬,於是在舊東河橋下游處,新建一座紅色的鋼拱橋。造型簡潔亮眼,橋下散布的許多形狀不一的白雲母石,與碧綠的溪水相映成趣,形成美麗的自然景觀。
位在東河鄉內的「東河包子」頗受好評的美食,自民國四十四年開始至今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;老闆堅持所有的包子都是現作 現賣,絕不賣隔夜的包子,堅守品質保證,其最大特色就在於自製的新鮮內餡,適恰的筋度讓包子呈現扎實的口感,而肉包口感香 而不膩且還帶點湯汁,加上自製的辣椒醬, 美味可口,值得各位來嚐鮮。
由小海灣、離岸礁、綿長沙灘和海岸崖壁等地景組成,因海灣看似酒杯,故取名為「金樽」。又因為形狀像船錨,被稱為「錨島」或「錨狀礁」,金樽擁有綿延3公里長的海灘,可沿著觀景區及木造階梯到沙灘上散步、聽浪聲、釣魚,由於海灘坡度大,是禁止下水游泳喔!附近有人氣美食東河包子,到此品嘗美食觀賞美景,渡過愉快的假期
面積約50公頃的都蘭林場,位於東部海岸部落族群景仰的「聖山」-都蘭山下。日據時代以出產蘭寶石而聞名,現今則以植樹造林為主,種類大多是肉桂、光腊樹、桃花心木等。由於林場居高臨下不僅可遠眺都蘭社區,天候狀況極佳時還可以看見海另一端的綠島。2005年,電影「月光下、我記得」在此取景,此後便發展東河都蘭景點之一「月光小棧」
都蘭遺址入口處,有著阿美族人口述都蘭遺址的由來,約在 3500年前繩紋紅陶時期,己有阿美族在「阿都蘭」這個土地上生活。從當時至今,經歷了地震海嘯種種天然因素至今,遺留下來的文物,己被政府列為三級古蹟,古蹟內可能包含繩紋紅陶、麒麟文化和卑南文化等三個文化時代的遺址。
位於都蘭遺址旁的月光小棧,曾是林正盛導演拍攝「月光下我記得」的場景,充滿日式復古風情的擺設,讓人彷彿時光倒流回到日據時代,此外位於二樓的景觀陽台還能欣賞都蘭的海岸岩灣及綠島,可說是都蘭村相當著名的景點,來到都蘭別忘了走一趟「月光小棧」,一旁還有「女妖藝廊」不定期展出手創作品喔。
都蘭國小座落於緩坡上,依山傍海的地理位置,擁有絕佳山海景色,交通方面有台十一線經過,堪稱便利;學校設置於日治時期,當時為專收原住民學童的公學校,至今已有百年歷史,全盛時期學生數量高達九百多人,但因人口外移嚴重,面臨偏鄉小學所遇到的問題。幾年前因前總統夫人背起「都蘭國小」紅色書包後,突然一夕爆紅,成為觀光景點,喚起人們對這所幽靜校園的關注。
新東糖廠建於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期間製作紅糖的一間工廠,雖然已經廢棄多年,但仍保留當初日式建築的木造房舍、辦公室和工廠,在台東縣政府積極輔導轉型下並提供藝術創作者做為工作室,另外園區內有藝廊、咖咖館、文創藝術小店、餐廳等…,也在眾多藝家的共同努力經營,讓整個空間到處充滿文藝氣息。
台東著名的景點『水往上流』,就位在東河鄉都蘭村的漁橋附近,特殊的自然景觀吸引遊客前來一探究竟,如果路經台東的東河鄉千萬不要錯過,一定要來看看這特殊的景觀,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水會往上流喔。
在於都蘭灣北方的加母子灣,對於阿美族來說,是每年kilumaan(海祭)的場所,代表此地的豐饒與容易獲取,是祖先留下的珍貴禮物。岩岸地形加上清澈的海水,北側的珊瑚礁蘊藏豐富的魚類物種,讓喜歡浮潛的人可以在淺海區欣賞美麗的海底世界。因為灣中之灣的特色多了一層天然屏障,平靜無波的海浪成為獨木舟等水上運動者的最愛。
金樽遊憩區包含了小海灣、離岸礁、綿長沙灘和海岸崖壁等美麗的地景,又因海灣形似酒杯,故名為「金樽」。再這裡最適合品嘗一杯香醇的咖啡,散步在綿密質地的沙灘上,近距離感受大海與天空連線的碧水之色。綿延三公里的海灘因地形與浪頭大,近幾年也是台灣舉辦國際衝浪公開賽的場地,為台東的新地標一躍國際舞台!
新蘭漁港為都蘭內唯一的小漁港,碼頭上豎立著一座紅色的燈塔,在每個夜晚指引出入的小船隻作業。於天氣好的時候來到漁港,最能感受到這的魅力,且站在木棧道上可遠望都蘭灣與綠島,同時也能將東海岸原住民的聖山-都蘭山盡收眼底。
騎乘在台東海岸線段,不可能不被如此湛藍的海景吸引,而渚橋休憩區就如同岸上的瞭望台,這邊設置了涼亭座椅與裝置藝術,把車子停下,下來吹吹海風、看看海景再適合不過了。
位於東部湛藍的海岸邊,園區內主要提供阿美族傳統家常生活文化體驗,藉由吃喝玩樂讓來者融入原住民生活中,其中也會有解說及帶動活動,可以一邊享受當地美食、一邊聽著故事,還能感受海風徐徐吹來與浪花拍打的聲音,相當適合喜歡深度旅遊的朋友安排一個下午到此(記得要先行預約哦~)。